中国体彩网,体彩网

涟水县:“产业带”+“特色电商”实现无缝对接 共谱乡村振兴新篇章

时间:2025/09/24    来源:涟水县政府办    字号:[ ]

近年来,涟水县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,依托产业带,紧扣产品服务化、服务生态化的要求,实现“农产品进城,工业产品下乡”的双向流通,拉动了乡村消费全面升级,推动县域经济一路高歌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发展动能。

近日,涟水县“乡村振兴 涟心共富”百红助百企活动走进东胡集镇菱角基地,10多位知名的网红主播和网络达人以短视频、AI等技术展示当地的良好生态环境,为东胡集镇味美甘甜的菱角产业“吸”了一大波“粉”,带来了较高人气“流量”。

不仅在贾庄村,该镇的胡南村还打造电商孵化基地,建立“胡努娃产业联盟”,采用人才联动、产业汇集、跨村联建、渠道共享等形式,整合肉鸽、草鸡蛋、红薯粉丝、老鹅、梨等本地上百种及周边镇街产业带上的优质农产品在线“热销”,打开了当地农户致富增收新路径。像东胡集镇以产业与电商“结盟”推动乡村振兴的做法,在该县比比皆是。

近年来,涟水县借助“空铁水公”的立体交通优势,依托优质的生态产业带,以“传统农产品+实体经营+电子商务”的运营模式,构建“产供销”一体化发展格局,以产销对接促需求,实现“农产品进城,工业产品下乡”的双向流通,全县50余款特色农产品在网上大放光彩,全年电商交易额50亿元左右。

打好“特色”牌,“产业带”+“特色电商”实现无缝对接。涟水县坚持走优质品种发展之路,坚持以绿色生态为抓手,培育出一大批“涟农优品”享誉市场,该县的鸡糕、捆蹄、菱角、大闸蟹、金丝黄菊、红薯粉丝等成为网上人气很高的商品,产业带的优质产品带动了网上销售,形势喜人。去年,该县成功建成了4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,拥有65个绿色、有机农产品品牌。优质稻米和芦笋产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。全国三成以上的芦笋产自该县,近一半的芦笋为线上订单。芦笋主产区红窑镇,“国”字号荣誉就有多项,2020年,获批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;2021年,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;2022年,荣获国家芦笋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示范区。芦笋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,带动近2000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人均年增加收入在3万元以上。

村企联办,联农带农机制更具活力。在高沟镇“涟水大米”产业基地,2万多亩南粳9308优质大米长势喜人。今年,涟水大米实业有限公司发挥国企龙头优势,订单由原来的13个村增加到现在的32个村,面积已扩大至5万亩,所产大米均实现保底收购价格,且高于市场价格10%,极大地保护群众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、参与性。同时,启动农技培训、粮食回购等全流程服务,积极探索“保底+分红”机制,预计可为村集体年均增收超20万元。2024年“涟香缘”“福香涟”品牌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,“涟水大米”获得“江苏省著名品牌”。

今年,“涟水大米”通过电商大力开拓了新的市场,先后与一些高校达成采购协议,为他们食堂提供优质大米。“涟水大米”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,现在,公司每天加工100吨大米,完全满足线上、线下客户的需求。同时,展现国企担当,帮助村集体实现年增收约140万元,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。

这种“村企联建”模式,促进电商、企业与村级紧密合作,实现多方“共赢”。该县先后引入和培育了盖世、纯粒、果全等30余家上市公司和行业头部企业,有力带动农民增收、村集体致富。去年,全县105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全省县市区中位列第10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