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体彩网,体彩网

涟水县:锚定目标 抓实举措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好

时间:2025/04/10    来源:涟水县政府办    字号:[ ]

今年以来,涟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,认清责任、坚定信心,紧抓当前,抓好当前,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,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好。

一是更大力度攻项目、强产业,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。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,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、新兴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,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加快项目积厚成势。聚焦今世缘、巨石、捷泰、阿特斯4个百亿级链主企业,深挖上下游配套需求,梳理产业链短板、目标企业、招商机会“三张清单”,构建专业化、市场化、规范化的招商选资新模式,走好以链主企业牵引产业发展的“涟水路径”。强化项目攻坚时间意识、效率意识,聚焦提高在建项目投产率、竣工项目贡献率,常态化开展“穿透式”调度,以项目建设的提质增效提升项目产出质效,确保全年新开工产业项目超100个,新竣工项目超80个,工业投资增长15%以上,48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20亿元以上。深耕企业梯度培育。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,以“智改数转网联”为引领,推动更多企业“上云、用数、赋智”。强化政策供给、科技供给、金融供给,精准促进企业拔节生长,确保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、专精特新企业10家、国家高企35家以上。推动科产创新融合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推进今世缘酒业建成行业领先的智能化酿酒中心、申创卓越级智能工厂,加快捷泰新能源创建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、淮安巨石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,让更多优质创造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。

二是更深层次抓改革、促开放,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动能。坚持以改革破难题、靠开放增优势,更好激活发展潜力、更多汇聚发展资源。建强开发园区主阵地。围绕“人员能进能出、职务能上能下、薪酬能多能少”,进一步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,充分激发开发区队伍活力。坚持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,加快国能热电联产、高标准厂房等园区配套项目建设,持续强化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利用,动态储备一批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,不断提升项目承载力,推动开发区在全省排名持续进位,全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。提优营商环境金口碑。深入践行“做的要比说的好,服务要比需求早”理念,健全“送政策上门、问需求于企”的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,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、稳定预期、提振信心。持续优化“四最”营商环境,帮助企业降成本,把优质服务体现在客商到涟水的“第一站”、在涟水的“每一天”。迈出扩大开放新步伐。抢抓省委“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”新机遇,依托涟水“空铁水公”兼具立体交通优势,做好枢纽+空间、+产业、+服务、+开放文章,大力引育枢纽偏好型、关联性产业,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协作分工,更好以枢纽流量赋能经济增量。

三是更实举措惠民生、暖民心,提升高质量发展新温度。以“群众需求”为出发点、“群众期盼”为攻坚点、“群众满意”为落脚点,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,让群众笑容更多、心里更暖。打好富民组合拳。抓住招商选资这一根本,以优质企业增量释放高质量岗位供给。紧盯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,精准开展就业帮扶。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用好统筹资金、土地流转、盘活三资、产业联盟等增收模式,因地制宜拓宽富民强村渠道。写好惠民大文章。以教育强县为抓手,围绕县中振兴,加大教育投入,优化师资配备,深化教育改革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,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。以更高水平推进民生“七有”为重点,优化提升农村敬老院“县建县管”运营机制,推进区域养老中心、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,推动县医院争创三甲医院、中医院申创三级中医医院,发挥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效能,加快社会救助“一门受理、一窗通办、一次办结”,更好实现老有所养、幼有所育、病有所医、弱有所扶。筑好安民基本盘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落实“四下基层”工作法,用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,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,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、解决在萌芽。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,统筹抓好安全生产、生态环境、信访稳定、金融债务等各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,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
四是更优机制提能力、重实干,锻造高质量发展主力军。发扬“勇挑大梁、多作贡献”的奋斗精神,踏踏实实、扎扎实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、取得实效。锤炼敢为善为能力本领。深入实施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大提升工程,突出“干什么学什么、想干什么学什么、学成什么干什么”,开展“真抓实干、多作贡献”双月交流,通过相互学习借鉴,拓宽工作思路、把准工作路径。突出实干实绩导向,加大正向激励、反向约束、容错纠错力度,让敢作善为、担当作为蔚然成风。构筑坚强有力基层堡垒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,着眼村(社区)“两委”换届,把选优配强“两委”班子特别是带头人作为重中之重,抓好后备力量储备和基层干部梯队建设,形成“头雁”领航、“群雁”齐飞生动局面。聚焦群众个性化需求,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提效赋能,因地制宜推广“六点半学堂”等品牌,打造党员群众爱来愿来常来的好去处。营造干净务实干事氛围。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纵深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,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在抓发展、干事业、创实绩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