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涟水县以“法治惠企”为主线,聚焦小微企业法律需求,创新推出“法律托管+法治体检+调解助企”服务模式,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。
一是“法律托管”精准赋能,当好企业“法律管家”。涟水县创新搭建“司法局+律所+企业”三方协作平台,组织4家律所、21名律师与22家企业签订法律托管协议,提供“全生命周期”法律服务。托管律师团队通过上门服务46次,解决企业合同纠纷、劳动用工等需求30件,提出合规管理、债务追偿等建议40条,避免经济损失140万元。制定《法律托管服务指引》,推行“一企一律师团队”模式,建立“前置+后端”双轨机制:“前置服务”通过合同审查提前防控风险;“后端保障”联合开展税收政策、企业合规培训200余人次。
二是“法治体检”靶向排雷,筑牢风险“防火墙”。该县组建“法治体检”服务团,建立“体检—咨询—化解—反馈”闭环机制,深入80余家企业排查法律风险190余项,审查合同60余份,出具法律意见140件。针对初创企业普遍存在的用工、知识产权等问题,编印《企业法律风险提示及应对建议》读本,指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。开发涉企公共法律服务新产品2个,推出“产业链合规指引”“跨境贸易法律手册”等工具,帮助企业从源头防范风险。
三是“调解助企”浸润人心,激活企业经营“内生力”。在开展“长淮和韵·调解助企”活动的基础上,探索创新“同企涟心”调解品牌,为本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优质法治营商环境。构建“3+7”联调新格局,创新“16+N”微调解模式。聚焦全县中小微企业法律风险防控,主动上门,“0”距离结对帮助企业纾困解难;对服务中发现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研判,从专业角度拟定对策建议,采取“实地服务+网上服务”“24”小时全天候及时为企业答疑解惑。